疫情當下,一次網購口罩時,發現某口罩商家的評論中有很多特別的差評,快遞包裝只有一個快遞袋,快遞袋破損,塑封袋袋口爆開,口罩被污染。而其他使用泡沫袋或紙箱包裝的口罩商家,基本上沒有發生口罩污染問題。口罩本身作為一種衛生用品,卻因為節省包裝成本使用不合理的快遞包裝,導致不再衛生,得不償失。
以上類似問題在物流園區中屢見不鮮。比如很多布卷商家在托運時只加了一層薄薄的塑料袋,布卷本身比較笨重,人工裝卸時難免存在拖拽的情況,導致布卷運抵客戶時時常發生磨損、刮破問題。
很多企業、個人對于包裝的重要性認知不足,商品包裝上絞盡腦汁,卻對運輸包裝麻痹大意,或摳著成本敷衍了事,往往撿了芝麻丟了西瓜。舉個例子。很多紅酒廠家直接將紅酒瓶用紙箱包裝,沒有任何緩沖物填充。不少紅酒經銷商對于運輸包裝欠缺安全意識,加之散裝紅酒裝卸以人工裝卸為主,經常發生紅酒破損的問題。一瓶動輒成百上千的紅酒,想想都覺得可惜。
很多人認為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發生破損就是物流公司的問題,不可否認,但這既是對物流公司的不公平,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。每個城市的物流公司成百上千,要求每一個裝卸工人都有極好的作業素質、裝卸運輸0事故,極為困難也不現實。況且,沒有哪家物流公司會故意制造貨損,給自己找麻煩。
運輸包裝除了需要考慮貨物的安全性,也需兼顧物流作業與運輸成本。比如大部分的冰箱外包裝都是沒有提手設計的,人工裝卸時,只能抓著繃帶生拉硬拽,沒有手套的話經常能勒出血痕。有些設備廠只顧著自己廠里航吊作業,全然不考慮物流公司只有叉車,包裝底部一點縫隙都不留。有些企業的貨物包裝雖然非常嚴實,卻過度包裝。深圳有家智能設備廠每天的出貨量都不少,早幾年業績好的時候,不論目的地是否遠近、運輸是否專車,設備一律木箱包裝;這兩年業績不佳,才改了包裝,專車運輸改為木托包裝,零擔運輸改為木架包裝。回頭算一算,早幾年在包裝上多花了幾十萬的成本。
很多企業利潤微薄,想盡辦法節省成本甚至動了員工的奶酪(堅決不鼓勵),卻往往忽視了包裝的回收。啤酒企業在包裝回收上就做得比較好,以高于廢品回收的價格回收酒瓶,事半功倍。有家粘結劑廠,客戶主要是地產開發商,且供應工地主要分布在同城及周邊城市,每當托盤積累到一定數量時便安排貨車從工地拉回廠里,為廠里節省了不少開支。
資源是有限的,很多材料每年都在漲價。多回收一份包裝,不僅能多節省一分成本,也為社會多盡了一分責任。